2021-08-19 14:54:36
国家顶层设计的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开始建设了,这是一个致力于呈现中华文明标志的重大文化工程,很多人热情洋溢地投入了进去,越来越多的人乐此不疲地为长城忙碌着,也享受着亲近长城所获得的自豪和乐趣。然而,年轻人的身影似乎还不多。
笔者时常参加各地举办的长城主题论坛、研讨会和图书首发活动,发现与会者不论多寡,一眼望去大多数是须发泛白的中老年人。在长城沿线,有关单位、景区企业、长城保护志愿者中,活跃度高的往往也是为长城工作多年的“老人”。
不光是工作中,在抖音等大家普遍使用的网络短视频平台上,这个现象也得到了印证。在年轻用户群体中间,虽然也有一部分人喜欢作长城的“行者”,去拍长城风貌,向网友介绍长城的历史,但为数甚少,产生的传播效果也十分有限。我们看到有调查问及对长城的第一印象时,很多年轻人答曰“古老”。
这个现象反映出长城的历史文化内涵没有立体地、大众化地走向年轻人,对长城看不懂、看不全,认为长城不好看、不好玩的问题十分突出,所以长城并没有在当代年轻人的生活中活起来、火起来。
长城怎能不古老?它,上下数千年、纵横数万里,经历了统一多民族国家太多的苦难与辉煌。但古老并不代表遥远,长城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它始终与中国人的精神气质息息相通。拉近长城与年轻人的距离,提升文化自觉,我们可以做的还有很多。
首先,从长城文化中继承和弘扬一脉相承的文化价值观,让它的意义明朗起来。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目前人类文明形态的演进正在进入一个新的复杂的阶段,我国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与发展实践必须建立在文化自信的基础之上。长城文化的内涵博大精深,虽然人们尚存在认识上的有限性,但它所彰显的求大同、和而不同、和谐相处的思想,协和万邦、以和为贵、好战必亡的思想,以及爱国主义精神与传统这样一组文明价值观理当成为长城文化的内核,成为国人的共识,更要在年轻群体中发挥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作用。这方面,学术界、社会各界都应当积极参与、多方实践。
同时,面向新时代的精神文化需求,必须创新长城文化产品和服务。着眼青年群体的接受习惯,当前我们推动长城走近青年,不可止步于历史遗产,而是应当在长城文化遗产的整理发掘、研究的基础上,将长城的文化价值与时代元素相结合,学用结合,推动开展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实践活动。譬如通过博物馆、表演和庆祝活动、视觉艺术和手工艺、书籍和报刊、音像和交互媒体、设计和创意服务等形式,社会化、数字化地将长城文化产品和服务生产出来、传播出去,以具体鲜活、真实生动的样态和形式吸引年轻人的兴趣。按照规划,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将通过整合具有突出意义、重要影响、重大主题的长城文物和文化资源,实现保护传承利用、文化教育、科学研究、公共服务、旅游观光、休闲娱乐等功能,形成具有特定文化空间的公共文化载体,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契机。
此外,鼓励培育有文化情怀、有影响力的青年大V,带动同龄群体互动起来,像喜爱中国功夫、美食、民俗、汉字、带有中国元素的优秀网络文学作品那样,去亲近长城,而不仅仅是去观看、去惊叹,在社交平台上、网络社群中发挥粉丝的正向作用,润物无声地讲述长城与中国人的故事。这样做,长城就不会仅仅被年轻人视为历史记忆敬而远之,我们朝气蓬勃的青年一代也将能够以他们喜闻乐见的方式源源不断地汲取来自中华历史文化根脉的养分。